課程背景:
沒有一個企業的成功可以完全離開產品質量,即使是在全球都強調市場和銷售的今天。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特別是全面質量管理,從“完美無缺”質量管理,到TQM或者是TQC,到ISO9000再到6sigma;遺憾的是,全體員工對“質量管理與控制”并沒有理念和意識,特別是制造產品的員工。 為了讓全體員工對TQM有一個嶄新的認識。為了使企業能夠改變對質量管理的看法,做好真正意義的質量管理。
課程方式:
1. 互動式教學法:參加研修的參加者之間相互交換意見和體驗,引導出結論。
2. 多體驗式講授:講授環節加入感官體驗。如圖像、影音、結構模型、工具展示等。
3. 案例式研討:運用調研的案例或者代表性案例,給學員“替代性”交流和體驗。
掌握制定管理的方法并用于品質管制中;
學會利用特性化和日常的細節管理來控制品質;
領導全體員工培養質量意識,從而提高員工素質和工作效率。
一、TQM起源
1. 起源:1961年通用電氣,質量部長 費根堡姆首次提出
2. 定義:企業各部門中,做出質量發展、質量保持、質量改進計劃
二、TQM的四個發展階段
1. 1950年戴明博士質量管理概念
2. 1970年統計質量控制
3. 1986年ISO9000系列標準
4. 1990年全面質量管理
三、質量管理的代表系統
1. 美國系統
2. 日本系統
3. 前蘇聯和東歐系統
4. 中國的TQM發展
四、七項質量管理原則( ISO90001 2015)
1.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2. 領導作用3. 全員參與4. 過程方法
5. 改進
6. 循證決策
7. 關系管理
一、TQM的特點和關鍵
1. 質量第一
2. 為顧客服務(而不是為標準)
3. 質量形成于生產的全過程
4. 質量具有波動的規律性
5. 質量以自檢為主
6. 質量好壞要憑數據
7. 預防為主
8. 科學技術、經營管理和統計方法相結合
二、TQM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
1. TQM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PDCA
2. 戴明的PDCA改善循環
三、全面質量管理的地位
1. 質量指標在我國經濟指標中排3名
2. 在世界范圍內,全面質量管理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健全的質量管理方法
3. 有新一層的定義,在PDCA基層上有了新的發展,例如:六西格瑪管理
一、全過程質量管理
1. 設計試制
2. 生產制造
3. 輔助生產
4. 產品使用
5. 維修過程
二、TQM循環上升圖
1. 市場調查、質量發展計劃
2. 產品設計、樣品試制、鑒定
3. 生產前準備、正式生產、成品檢驗、包裝入庫
4. 產品銷售、使用服務、市場調查
案例討論:生產制造過程中TQM《Acer 客戶1556型產品QCP》
一、ISO9000質量體系中質量成本的定義
總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確保滿意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質量的有形與無形損失
二、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2個階段
1. 建立質量成本測量系統
1)結合企業實際,進行質量成本的宣傳
2)建立成本項目
3)與預定的成本數據進行對照
4)分析質量成本的原因
2. 建立質量成本工作系統
1)預防成本
2)鑒定成本
3)內部損失成本
4)外部損失成本
一、QC七大手法
1. 查檢表——集數據
2. 層別法——作解析
3. 柏拉圖——抓重點
4. 直方圖——顯分布
5. 因果圖——追原因
6. 散布圖——看相關
7. 管制圖——找異常
實操演練:小明回家路上撿到一盒子錢,請將這些錢的分布用柏拉圖呈現
二、QC小組活動
1. QC小組的分類
2. QC小組活動程序
一、生產現場源頭的質量控制
1. SDCA循環法
2. 現場源頭的控制流程
控制源頭(生產要素)==》監控過程(生產加工)==》關注輸出(產品)
二、質量異常的源頭攔截
1. 過程質量控制的“三不”原則
1)原則一:不接受不良品,管理方法——工序互檢
2)原則二:不生產不良品,管理方法——源頭控制
3)原則三:不流出不良品,管理方法——源頭攔截
2. 源頭攔截的方法
1)首件檢查:操作者實施,管理者確認,檢查者復核
2)過程自檢:全數自檢,按頻率或比例抽檢
3)過程抽檢:批次抽檢,按時段抽檢,同步抽檢
4)工序互檢:批次互檢,按時段互檢,全數互檢
三、質量控制的指標
1. IPQC首檢合格率
2. IPQC抽檢合格率
3. 全檢合格率
4. 返工率
5. 報廢率